报名热线:13338638384
一键拨号
专接本招生

自考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考试的名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三个代表.3.科学发展观.4.解放思想.

  5.实事求是.6.与时俱进.7.求真务实.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9.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0.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1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1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7.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18.和平赎买.19.国家资本主义.20.社会主义本质论断.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社会主义的根本矛盾和根本任务.23.小康社会.

  二、选择题型重点——基本理论事实知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是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由毛泽东所作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首次提出来的;

  2.毛泽东思想的主题是中国革命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的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至今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体系的集中概括(科学内涵)是:三个代表;

  5.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8.党的思想路线,简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为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基本内容的核心;

  9.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赋予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思想内涵,成了一个包含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命题,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时代的精神,解放思想与时惧进求真务实等都是对其的时代精神的体现。

  12.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要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走自己的路,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13.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基本情况。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14.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15.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16.中国近代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17.中国革命处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因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9.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23.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革命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里还是掌握无产阶级手里,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的区别。

  2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既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也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在世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时代的带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色彩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经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2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7.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简答题):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纲领。

  2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三个法宝):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29.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30.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一场农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3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既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而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32.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是由中国的特殊的国情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发展前途及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有着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和人民意愿等方面的因素和条件。

  33.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即社会主义过渡,毛泽东和党中央有一个思想认识的转变过程:从原来设想先搞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即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起逐步过渡。

  3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5.对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合作化道路,这是必由之路。

  36.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政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师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由限制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37.用和平赎买的方法,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手工业供销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司合营三个阶段。

  39.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和平方法。

  4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历史上,两个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事实: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震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41.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从这时候开始。

  42.毛泽东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第一次结合是指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提出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43.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是公有制占主体;二是共同富裕。

  45.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都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6.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起始阶段。简单地说,就是指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4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8.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4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看课本)

  51.邓小平的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内容看课本)

  三、考试简答题(重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为什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理解。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几个成果。

  4.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

  5.什么是真正的理论创新?

  6.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

  8.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9.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0.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就是1953年的党的总路线)。

  1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阶段。

  1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3.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内涵的理解。

  14.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解

  15.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理解

  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1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1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0.社会主义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四、论述题(重点)

  1.论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等等)

  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3.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也就是走中国特色的道路)?

  4.资本主义为何在中国走不通?或者在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需要从第三章寻找相关答案,还要结合第四章的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内容)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意义?

  6.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为什么要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9.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10.如何正确认识我国正处在并将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1.如何正确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13.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辨证关系。

  五、考试可能热点问题

  考试热点之一(和谐社会)

  根据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第9期整理而成

  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是什么?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但同时犯罪、经济纠纷、信访数量的增长速度也很快。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社会结构最不稳定期,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个阶段既是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我国正处于这一阶段,所以必须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2.什么是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

  3.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区别上来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是狭义的。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在内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则是广义的。正因为这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既是并列关系,又是包含关系。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特征?

  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根本特点。和谐社会就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这些特征包括:一是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生活逐步改善;二是社会各阶层人们互相尊重,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三是实行和谐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协调各方利益;四是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们素质大大提高。五是法制逐步健全,社会管理规范有序。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五项基本特征)

  5.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准是什么?

  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既要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既要达到我国各社会阶层、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格局的和谐发展;既要实现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各子系统内部的和谐发展。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何在?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我们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即更加关注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治国理念和治理社会的理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说它是核心理念,不仅是因为它体现了崇高的价值目标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高度统一,而且是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最高社会目标与当前奋斗纲领的有机统一。

  7.当前社会主要有哪些不和谐因素?

  当前社会中的不和谐,首先表现在阶层关系的不和谐方面,主要是社会排斥、社会剥夺和社会断裂问题。社会排斥是说在会当中,我们制定游戏规则时,尽量考虑大家共同的利益,但每一个游戏规则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维护部分人利益的同时,会有意无意地斥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至于社会剥夺,体现最突出的就是城市拆迁和农民失地问题,尤其是对失地农民的社会剥夺是最明显的。这种社会剥夺,反映了我们当前的一些政策考虑得还不够周全。社会断裂,指的是我们社会当中出现一些障碍,阻碍了阶层间流动,尤其是下层向上层的流动。其次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不和谐,中央的很多思想,在地方很难贯彻下去,越到下面越难,甚至会在贯彻的过程中走样。

  8.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和善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块基石。社会公平就是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法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最佳关系。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公共治理的和谐是最关键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终都体现在公共治理是否和谐。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在哪里?(重要,容易考分析题)

  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这四个着力点落到实处。这四个着力点也就是切入点。

  10.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有机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六个更加的标志要求,内在地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更高、时间更长、任务更重,我们在完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长期奋斗。

  考试热点之二(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关键是两个:一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二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两条,无一不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更要依赖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推进自主创新,就要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为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三个方面,对于催生和促进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其中,原始创新的作用最大。但是,实现原始创新的难度相对也大。加强自主创新,并不是要求一切都从头干起,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对内合作、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在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推进科技创新,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大胆进行原始创新。

  (1)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是要发挥企业作为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受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作用。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坚持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有效整合产学研的力量,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2)从自身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推进科技创新。对于自主创新三个方面的内涵,必须完整理解、全面把握。同时,又要结合区域特点,从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要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充分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源,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同时,妥善处理引进与创新的关系,克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的现象,加强关键性、战略性技术领域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加大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力度,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

  (3)把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良性运行的全面综合创新格局。科技创新的推进不能脱离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它需要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有力支撑。科技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核心,制度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文化创新是自主创新的精神支撑,有助于为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自主创新,必须从经济、社会、科技等多方面入手,使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有机结合。

  考试热点之三(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同时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性质和宗旨。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体现了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自然观。

  2.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以人为本所讲的人,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即马克思所说的每个人、一切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始终重视尊重和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即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以及宪法赋予的其他权益。所以,以人为本中的人,首先应包括受我国法律保护的一切社会成员。二是指人民,人民是人的主体和核心。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民始终是以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者为主体、在利益一致基础上形成的最大的人群共同体。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理所当然地应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考本科、空乘、留学,官方咨询报名微信:nhzkzs ,报名热线:13813991986。南航本部脱产学习,生活,就业与统招生资源共享,现有全日制自考本科在校生6000多人,招生规模全省第一!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