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热线:13338638384
一键拨号
专接本招生

自考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名词解释

  第一章 计算机应用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1. 信息*:(本P9 )是对事物运动状态和特征的描述;信息是认识了的数据;信息是数据的含义;信息不随载体性质的改变而改变。

  2. 数据*(本P35)是载荷信息的物理符号;是信息的具体表现;数据的具体形式取决于载体的性质。

  3. 管理信息*(本P23)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4. 信息间的递归定义 P11是指低层决策用的信息又可以成为加工处理高一层决策所需信息的数据。

  5. 信息反馈 P12是指控制物流的输入信息作用于受控对象后,把产生的结果信息再返回到输入端,经过处理并对信息再输入发生影响的过程。

  6. 固定信息*(本P47)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在各项管理任务中重复使用的信息。

  7. 流动信息*(本P60)是随生产经营活动的进展不断更新;时间性强;一般只具有一次性使用价值的信息。

  8. 信息稳定系数 P12是指某类信息项目的总数中在规定期内(一般在一年内)不变动项目所占的比重。稳定系数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信息项目总数- 变动项目数信息稳定系数=信息项目总数

  9. 定额标准信息 P12是指产品的结构、工艺文件、各类消耗定额、规范定额和效果评价标准等信息。

  10. 战略信息*(本P60)是提供给企业高级管理者,供进行战略决策使用。

  11. 战术信息*(本P84)是提供给企业中级管理人员,供他们完成大量计划编制、资源分配等工作使用。

  12. 业务信息 P12是提供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志向已经制定的计划,组织生产或服务活动的信息。主要包括直接与生产、业务活动有关的、反映当前情况的信息。这些信息数量很大,一般来说不需要长期保存。

  13. 管理信息系统(MIS)*(本P35)是由人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的,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对管理信息进行系统的处理,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业务信息和决策信息的系统。

  14. 决策支持系统(DSS)P12是在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活动过程中,通过人机对话,向决策者提供信息,协助决策者发现和分析问题,探索决策方案,评价、预测和原则方案,以提高决策有效性的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信息系统。DSS并不代替决策者做出决策,而是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分析问题、构选模型和模拟决策过程及其效果的决策环境,以提高决策人员的决策技能和决策质量的支持系统。

  15. 主管支持系统(ESS)*(本P47)ESS是主管支持系统的简称;ESS是专用于辅助高层管理人员获取和运用有关信息,以支持决策为主要任务的信息系统。

  16. 电子数据交换(EDI)*(本P23)EDI是电子数据交换的简称;EDI是结构化数据根据一组规则在参与者之间自动地传递;EDI的功能是利用计算机在买卖双方之间传递和接收具有标准格式的贸易单据。

  17.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本P10)是一个将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MIS(管理信息系统)等不同类型的子系统逐一连接起来一起工作,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系统。

  18. COPICS(面向通信的生产信息与控制系统) P13是面向通信的生产信息与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它是美国IBM公司开发的适用于各类制造业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章 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19. 关系模型* P26(本P35)将数据元素(文件)内部各数据项间的联系和各数据元素间的联系都表示成满足一定条件的二维表形式的模型就是关系模型。

  20. 数据库 P26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存储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中的,相互关联的为多个用户或应用共享的数据集合。

  21. 数据库系统*(本P24)是指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大量共享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为数据库、计算机硬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用户。

  2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本P72)DBMS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简称。DBMS是指帮助用户使用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DBMS由三部分组成。

  数据描述语言DDL:用来描述数据库的结构,供用户建立数据库。

  数据操作语言DML:供用户对数据库进行数据的查询和存储等操作。

  其他管理和控制程序:如安全、通信控制等公用管理程序。

  23. 选择 P26从二维表(关系)中选择一部分满足条件的元组的操作叫作选择。

  24. 投影 P26在二维表(关系)中对属性的选择操作叫做投影。

  25. 连接 P26通过比较、投影运算,将两个二维表(关系)连接生成一个新的二维表的操作叫做连接。

  26. 数据库应用系统 P26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下运行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简写为DBAS.

  第三章 FoxBASE的命令与操作

  27. 数据库文件 P48 FoxBASE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FoxBASE中把一个关系称为数据库文件,它存储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中,其文件扩展名是。DBF.

  28. 记录FoxBASE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FoxBASE中把一个关系称为数据库文件,在关系中的每个元组都叫做数据库文件的记录。

  29. 字段FoxBASE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在FoxBASE中把一个关系称为数据库文件,在关系中的每个属性称为字段。

  30. 常数在操作过程中其值不发生变化的两叫常量。其中的数值常量,也叫做常数。它由可以参加运算的正负证书、小数和零组成。

  31. 变量在操作过程中其值可以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在FoxBASE中变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数据库文件中的字段变量,一种是游离于数据库外的内存变量。

  32. 表达式一般把通过运算符联接起来的同类数据(如常量、变量、函数)的运算式叫做表达式。表达式的运算结果叫做表达式的值。在FoxBASE中表达式的含义比较广泛,它可以是一个常量、变量或函数,也可以是一个运算式。

  33. 函数函数实质上是系统预先编制的程序,调用函数实际上是执行程序,但它的调用格式比较简单方便。每个函数都是由函数名和圆括号构成。有些函数需要在圆括号中加入参数,有些函数不需要在圆括号中加入参数。

  34. 当前工作区FoxBASE为拥护提供了10个工作区,可以同时打开10个数据库文件,但是任何时候,只能对其中的一个文件操作。这个文件所在的工作区就是当前工作区。

  35. 排序 P49排序的操作是要产生一个与当前数据库文件记录排列顺序不同,而内容相同的文件。需要用户指明按哪些字段值的大小来排列记录的顺序,这个的字段叫做关键字。

  36. 索引 2000年简:使用索引文件与排序文件的区别索引文件可以实现排序文件的全部功能。而索引文件只对索引项排序并生成一个对应表。这样做既消除了大量数据的冗余,又提高了排序的速度;但因为索引产生的只是一个对应表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库文件,所以索引文件是不能脱离原来的库文件而独立使用的。系统默认的索引文件扩展名是 .IDX.

  第四章 FoxBASE的程序设计

  37. 主程序 P75根据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对于一个复杂的应用问题,往往要把它逐层细分成一个个简单问题去解决。每一个简单问题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处理模块,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可以通过一段程序来完成。我们把系统最上层的一个程序(过程)叫做主程序,主程序可以逐层调用其他子程序,而它自己则从圆点命令状态被执行。

  38. 子程序根据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对于一个复杂的应用问题,往往要把它逐层细分成一个个简单问题去解决。每一个简单问题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处理模块,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可以通过一段程序来完成。每一个程序是专门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又称为子程序。

  39. 过程 P76根据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对于一个复杂的应用问题,往往要它逐层细分成一个个简单问题去解决。每一个简单问题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处理模块,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可以通过一段程序来完成。这段程序就叫做过程。

  40. 结构化程序设计又称为结构程序设计,是当今程序设计的先进方法和工具。所谓结构化程序设计就是指仅仅使用三种基本控制(顺序、选择和重复)结构实现程序的设计方法。

  41. 算法所谓算法就是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或处理过程,或者说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一般可以分为数值型的算法和非数值型的算法两类。数值型的算法往往可以找到现成的数学、物理或化学公式;而非数值型的算法基本上是对问题的处理步骤。

  42. 编译FoxBASE的程序一般按解释方式运行。这种方式虽然使用方便,但是效率不高、运行速度不够快,更不能保密。FoxBASE还提供了一个程序编译器,可以对FoxBASE的程序进行编译,生成扩展名是。FOX目标程序。所谓编译就是对源程序进行预处理,生成目标程序的过程。

  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概论

  43. 软件 P91是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

  44. 系统开发 P91在计算机领域中,人们经常用系统开发一次来概括管理信息系统从项目提出直线运行、评价为止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有时又称为系统分析与设计或系统设计。

  45. 由顶向下开发的原则 P92是由整体到各组成部分、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逐步求精,分析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相关性,逐步深入。首先考虑全局问题,全局问题基本解决以后,在按层次分解,逐层分析发展系统。

  46. 生命周期法*(本P35)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 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分成若干步骤,就是生命周期法。

  47.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中的对象*(本P48)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对象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对象是相对稳定的。

  48.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中的类

  所谓类就是指一组具有相同结构、操作和约束条件的对象。

  49. 类的继承机制一个类的上层可以有超类,下层可以有子类,形成一种层次结构。一个类可以有多个超类,也可以有多个子类。超类是下层子类的概括,因此子类可以继存超类的属性、操作和约束规则,这就是类的继承机制。

  50. CASE

  即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其目标就是要实现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内各阶段工作基于计算机的自动化。

  51. 委托开发由企业委托软件公司或科研单位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开发,称为委托开发。

  52. 系统开发领导小组是负责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在开发过程中进行决策、协调、控制的机构。一般由一名企业领导、系统开发项目组负责人、系统分析师及用户各主要部门的业务负责人组成。

  第六章 系统分析

  53. 事务流程图*(本P83)是以业务作为描述对象,对业务处理过程及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描述;事务流程图是系统业务调查中使用得最普遍、最重要的工具。

  54. 数据流程图*(本P24)是对原系统进行分析和抽象的工具;数据流程图是用来描述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55. 数据流程图中的外部实体(外部实体)*(本P72)指不受所描述的系统控制,独立于该系统之外的部门、群体或另一个信息系统。外部实体向所描述系统输送数据,或接收描述系统向其发出数据。

  56. 数据流成图中的处理功能 P114是指对输入数据流进行加工,变换与输出数据流的逻辑处理过程。

  57. 数据流成图中的数据存贮是指逻辑上要求存贮的数据,不考虑具体数据的存贮介质和技术手段。

  58. 数据流成图中的数据流是指与所描述的系统信息处理功能有关的各类信息的载体,是各处理输入和输出的数据集合。

  59. 数据字典是给数据流程图上每个成分以定义和说明的工具。它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种成分,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贮、处理功能、外部项等成分的逻辑内容与特征予以详细说明,是以后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维护的重要依据。

  60. 决策树*(本P48)是一种呈树状的图形工具,适合于描述处理过程中具有多种策略,要根据若干条件进行判断,确定所采用策略的情况。

  61. 决策表又称判定表,是一种呈表格状的图形工具,适用于描述处理判断条件较多、条件又相互组合、有多种决策方案的情况。

  62. 数据功能格栅图是一张表格。它的第一行列出系统中各功能的名称,左边第一列是系统中各数据的名称。表中内容表达了各功能与数据的关系。在数据功能格栅图上,可清楚地表示出每个数据由哪些功能处理;每一个功能要输入、处理和输出哪些数据。

  第七章 系统设计

  63. 模块 P136是结构化系统的基本元素,从逻辑上看,模块就是处理功能,给它一定的输入信息,它能对之进行加工处理,输出结果信息。从物理上看,它是可用一个名字来表示的一组程序,如FoxBASE中的一个PRG文件。

  64. 控制结构图也称为软件结构图或模块结构图,它表示出一系统的层次分解关系、模块调用关系、模块之间数据流和控制信息流的传递关系,它是系统物理结构的主要工具。

  65. 模块凝聚*(本P10)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自身功能内在联系是否紧密的指标,也是衡量模块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66. 模块偶合模块间的信息联系方式称为模块的偶合,它是衡量模块之间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

  67. 以转换为中心结构的模块分解如果待分解的模块是一个数据凝聚的模块,即内容包含若干顺序执行且对某些数据进行转换处理,称为以转换为中心的结构。这种模块可分解为输入、处理、输出三大部分。

  68. 以业务为中心结构的模块分解待分解的模块要处理几项逻辑上相似的业务,即它是一个逻辑凝聚的模块。这中模块可以将之分解为一个检查业务类型的模块和一个调度模块,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调度模块调用不同的下层模块,进行不同的处理。

  69. 记录

  是若干数据项所组成,用以描述某一事物(或事物间的联系)——实体的。通常在记录中总存在某个或某组数据项,他们的值一确定,其他数据项就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这个数据项称为标识码或关键字。

  70. 文件

  是具有相同类型记录结合。文件是用以描述相同型实体结合——同质总体的。

  71. 操作系统 P137是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管理、维护、控制和运行的大型程序系统。一般来说操作系统由五大部分组成:

  (1) 安排系统内多个作业的处理管理程序;

  (2) 监督、控制作业的进行的作业管理程序;

  (3) 分配、保护和共享存贮器的存贮管理程序;

  (4) 管理数据的存入和取出的文件管理程序;

  (5) 管理输入、输出设备的设备管理程序。

  72. 详细设计应用软件系统总体设计完成后,还要确定应用软件系统和各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法,这部分工作称为系统的详细设计。主要包括代码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和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

  73. 顺序编码法编码时按实体出现的顺序、或按字母(数字)的升序排列。顺序编码的优点是简明、用途广,常与其他编码方法组合使用,追加新码比较方便;但这种码没有逻辑含义,它本身不表示任何信息特征;追加的数据只能列在最后,删除数据则造成空码。

  74. 十进制编码法这种代码,给以每一类标志若干个十进位数。当实体具有若干标志,并且要根据这些标志做各种数据处理时,应采用十进制编码。十进制码的优点是逻辑性强,便于计算机处理;缺点是空码较多,码比较长。

  75. 复杂(组合)编码法复杂码是由若干种简单码组成。组合编码法可以根据所标志实体的特征,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以满足应用的要求和保证代码的唯一性。它是使用最广的编码方法。

  76. 用户界面是指应用软件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和接口,通常包括人机对话,计算机向人输出及人向计算机的输入。

  77. 系统设计说明书又称为系统设计报告,它是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是系统的物理模型和系统实施的出发点和依据。

  第八章 系统实施

  78. 源程序的正确性 P154源程序的正确性是对程序设计质量的最基本要求。要达到编制的源程序正确,一方面应正确的运用程序设计语言,避免语法错误;另一方面应使程序所描述的处理和算法满足系统设计的功能要求,避免语义的错误。

  79. 源程序的可读性* P154(本P72)源程序不仅要能送入计算机正确运行,同时必须让人看懂,好读,即具有可读性。

  80. 源程序的可测试性 P155源程序的可测试性是指它应该有利于差错和排错。使得以开发的软件在经过测试和调试以后能消除绝大多数隐藏的差错,实现正常稳定的运行。

  81. 源程序的可维护性是指在源程序投入运行后,发现的问题或错误应容易修改,并且能在运行环境下根据用户的要求比较容易的扩充其功能,或当运行环境发生变化,能稍加改动就能适应新环境,在新环境下正常稳定运行。

  82. 黑盒法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它是将软件看作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容结构和特性的情况下,测试软件的外部特征。从程序的输入和输出特性上测试其是否满足设定的功能。

  83. 白盒法测试又称为结构测试,它是将软件看作一个透明的白盒子,按照程序的逻辑路径及过程进行测试,检查它与设计是否相符。

  84. 单元测试(模块分调)

  即以每个模块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测试单元,设计测试用例,进行测试。单元测试中所发现的错误,往往是编程和详细设计的错误。

  85. 子系统测试(模块联调)

  是将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子系统来进行测试。子系统测试的目的是测试模块间接口的正确性。

  86. 系统测试是将经过测试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进行测试。在这个测试中,发现的错误不仅有设计和编程的错误,还可能有要求分析中的错误。因此,它是检验系统是否确实能提供系统方案说明书中指定的功能的有效方法。

  87. 系统初始化系统初始化系统从开发完成到投入应用要经过一个初始化过程,初始化包括对系统的运行环境和资源进行设置、系统运行和控制参数设定,数据加载以及调整系统与业务工作同步等内容。

  第九章 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88. 信息中心 P167计算机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它建立以后,就必须要由人和组织来管理,这个组织在不同的企业中称呼不完全一致。有的称为信息中心、计算中心;有的称为信息部、电子部、信息处等。在本书中称之为信息中心。

  89.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本P61)是指保护管理信息系统不受来自系统外部的破坏,防止非法使用者对系统资源,特别是信息的非法使用而采取的安全和保密手段。

  90. 存取控制是在共享资源条件下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重要措施。信息系统要通过存取控制确定各用户能在什么条件下,可对什么范围的系统资源进行什么样的操作。通过存取控制,即给合法用户提供必要的资源,又可防止非法越权行为。

  91. 用户操作权限由两方面定义:一方面是用户的可操作对象,即设备、程序、文件、数据等,用户的这些可操作对象可定义到各种资源的最小操作单元,如数据的数据项。

  另一方面是用户可进行的操作类型,即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权、运行权、阅读权、修改权、清除权等。

  92. 系统评价 P168系统转换投入运行后,运行结果是否达到开发的预期目标,需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分析,称为系统评价。

  93. 年收益增长额 P168

  94. 投资效果系数 P168

  95. 投资回收期 P169

  96. 应用软件系统维护 P169 2000年考是指对已开发投入运行的应用软件系统进行局部修改或改进活动。

  97. 代码维护即随着系统应用范围和应用环境变化,对系统中各种代码进行增加、删除、修改以及设置新的代码。

  98. 数据库的维护系统投入运行以后对数据库要不断地进行评价、调整、修改,称为数据库的维护。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系统的正确性保护转贮和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与重构造。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在线报名